張陵(總經理)
電話:13708324719
張軼(總經理助理)
電話:13983096345
固話:023-63742533
地址:重慶市渝中區和平路191號
郵箱:1820572327@qq.com
在線交流:1820572327
小提琴的正確安裝和調整,對琴的演奏功能和發音,都是至關重要的。一把琴,假如它的安裝和調整不得當。那麽演奏者就會感到演奏時不順手,發音也不會好,琴本身的優勢就發揮不出來。
依據我的調查,現在運用的小提琴,至少有一半在安裝和調整上是有問題的。這些琴如能得到契合專業水準的調整,至少能夠把它們應有的功能發揮出來,拉奏起來會舒適些,音色能得以改進。問題是,許多演奏者對此缺少知道,或許以為靠自己用砂紙磨一磨,或用音柱叉敲打一下就能夠解決問題,而沒有去找有關的專業人員。事實上,這方麵合格的專業人員現在也很缺少。因而,展開這方麵的研討,遍及有關的常識,對廣闊提琴演奏者及提琴製作者來說,都是很有意義的。
本文所論述的對象是小提琴,但其主要原則對提琴類91免费高清视频都是適用的。
弦軸
弦軸擰不動,或許一碰就走音,無法堅持音高,是許多演奏者常碰到的問題。特別是在音樂會上,遇到這樣的困境,很煞風景。有的人因而在拉弦板上裝上一大堆金屬微調,如同裝了一個弱音器,影響了琴的發音。造成這一問題有多種原因:一是原先合作嚴密的技軸和弦軸孔磨損;二是兩者的錐度不一致,本來就沒有安裝好;三是氣溫的影響,特別是濕度的影響,四是結合麵不行光滑,或許是運用的光滑劑不當。
弦軸孔一般是用專用的絞刀開出的,錐度規範為30:1。絞刀有必要推度精確,刀口尖利,開孔的時分進刀、滾動都要慢,使孔麵光滑,孔的等圓度傑出。假如絞刀變鈍,或操作不當,就會使孔壁粗糙,孔口不等圓。這樣的孔,不行能與弦軸合作嚴密,也不行能滾動活絡。弦軸也有必要有相同的錐度。事實上咱們買來的弦軸,很少有徹底契合錐度規範的。這就需求用一個類似卷髦刀的專用工具細心地修削,以使弦軸的錐度與孔的徹底一致,並且光滑、滾圓。有必要指出,這個專用卷軸器刀口必定要尖利,進刀量要小,不然就加工不出契合要求的弦軸。 在弦軸與弦軸孔的觸摸麵上,必需求塗恰當的光滑劑,才幹滾動活絡又不打滑。最好是塗專用的弦軸膏。如沒有,可用肥皂及粉筆末,塗後用力多滾動一瞬間。有的人錯誤地用鬆香。鬆香是粘性的,會使弦軸的滾動更困難;如用力擰,則會加速弦鈾和弦軸孔磨損,使之無法運用。還有一個要素也有必要考慮,即木材的濕脹幹縮特性。氣候枯燥時,弦軸孔會變大,而弦軸則幹縮變細,使本來合作嚴密的弦軸變鬆,琴弦定音;而當氣候濕潤時,則出現相反狀況,原先好用的弦軸怎樣也擰不動了。這就需求在空氣濕度改變的時分及時調理。特別是天氣濕潤轉不動時,要把弦軸投出來一些。不然狀況嚴重時,會把弦軸孔撐破,造成琴頭的決裂。此外,因為木材的弦向與徑向脹縮係數是不一致的,會使本來等圓的弦軸與弦軸孔變“扁”。尤其是新琴,在用了一段時間後,很容易發作這樣的問題,適時作相應的調整是很有必要的。 指板在小提琴安裝中。指板處於特別重要的方位。它的方位決議著有用弦長,決議著馬子的方位、凹凸及弦(距指板)的凹凸,從而對琴的發音、演奏功能發作很大的影響。
指板的這些重要性有時往往被忽略了。我以為小提琴指板的最好尺度是:長270mm,上端寬24.5mm,下端寬42.5mm,邊厚4.5mm,外表的孤度為R42mm,縱向有0.7mm的內凹
有許多演奏者喜歡用琴頸較細的琴,但琴頸過細,使弦的距離偏小,會給演奏帶來困難;一起,也會因接受不住弦的拉力而彎曲變形。指板上端寬度如小於24mm,就應視為不契合規範。指板有縱向的下凹是很重要的。它能夠使演奏者在低把位和高把位有相差不多的按弦感覺。不然,按低把位會感覺弦缺少彈性,而按高把位會覺弦太高、按不下去。這個內凹應是均勻分布的,低聲弦處略大幹高音弦處,不要形成一個坑。有些人喜歡用較厚的指板,以為這樣能夠用得持久一些。實際上,一塊指板的運用壽命是恰當長的。
假如指板太厚(超越5mm),會使琴的整體重量增加,琴頸變硬,晦氣它適度的振蕩。成果是得不償失的。
精裝指板時,首先要考慮的是弦枕的方位,這涉及到琴的有用弦長,也涉及到琴身與琴頸的尺度份額。這個份額為3:2。即從麵板頂端到裝琴馬處的長度為3,從麵板頂端到弦枕處的長度為2。這一份額是琴結構上最重要的份額之一,並且對於所有提琴類91免费高清视频都是適用的。具體到小提琴,從麵板頂端到裝琴馬處的長度一般是195mm,經過計算可知從麵板頂端到弦枕的長度應為130mm。二者相加便發作了弦振蕩部分的長度,即有用弦長。這個份額及尺度,19世紀以來,已為全世界所接受和遵循。這樣,一個訓練有素的小提琴家,拿起任何一把琴,因為把位、指距是一致的,都能夠毫無困難地進行演奏。
指板脫離麵板的高度決議了琴馬的高度及弦經過琴馬的視點,這個視點(夾角)又決議著弦對琴馬及琴身的壓力,對琴的發音起著舉足輕重的效果。指板脫離麵板的高度應當這樣確定:從指板頂麵延伸出一條線,到裝琴馬處,使此處與麵板距離為27mm。在實際操作時,可運用一個如(圖3)的專用樣板作規範。
這個尺度,依據琴的弧度可作下、上lmm的調整。假如各部尺度精確,那麽A弦經過馬子的夾角為158度。這樣的琴發音是正常、傑出的。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有必要把指板裝在琴的正中,保證琴頭、指板、馬子、拉弦板、尾紐同處在琴的中線上。隻要這樣,才幹使琴的發音平衡。其間,指板最重要,因為其它的部件都能夠活動、調整,而指板一經粘好,便不易移動。假如發現指板裝得不正,除了拆下來別無它法。
為了保證指板的粘裝質量,操作時須用一個專用的樣板隨時丈量、查看和定位。指板粘好後,還要修整和打磨。其間重要的一件事是把兩邊的邊角修成圓弧狀,看上去修削掉很少,但能使演奏時手感很舒適。
有些人在裝琴頸時中線量得很細心,而裝指板時則不再丈量和查看,這是不當的。因為粘裝過程中稍有移動,便會造成很大差錯。這是不能大意的。
音柱
音柱的重要性是每個拉琴的人都知道的。但音柱究竟裝在哪裏才是正確的?才幹得到最佳音色呢?這就需求作細心研討。音柱的效果主要有二個。一是起支撐麵板的效果。弦的張力經過馬子壓在麵板上,約有10kg左右。麵板本身是一塊厚約3mm的鬆木板,這個壓力在低聲弦一邊是經過低聲梁來承當的,而在高音弦一邊則由音柱來承當。沒有音柱,麵板本身是難於接受這麽大的壓力的。第二是傳導振蕩,即把麵板的振蕩。傳導到背板,使這二者的振蕩堅持同步。 音柱的方位從琴的橫斷麵看,是與低聲梁相對應的。即低聲梁坐落琴馬低聲弦一側的馬腳下麵,而音柱坐落琴馬高音弦一側馬腳下麵。
這一點很重要。因為隻要這樣,音柱才幹有用地支撐麵板。假如音柱往外或往內側移動,馬腳的壓力(約5公斤)與音柱的支撐點就會錯開(不處於一條線上),就很容易使麵板決裂。而一旦麵板在這個部位決裂,是很難修正的。一起,很顯然,假如這二者錯位,也晦氣於振蕩的傳導,音色就要打折扣了。
從縱剖麵看,音柱應坐落馬腳後邊約2~3mm處,這個距離可依據琴的狀況作恰當調理。
一般說來。假如琴板較薄,能夠稍靠近些,琴板稍厚,可稍離遠些。音柱本身為一圓柱形雲杉棍,直徑為6~ 6.5mm。琴板弧度高的可稍粗,弧度低的可稍細。加工音柱宜選年輪lmm寬,春、秋材軟硬差別不大的木材。對音往來說,最重要的是要把它裝得契合要求。
即從縱橫兩個方麵看,都有必要直立在咱們前麵所描繪的方位上。因為麵、背板都是有弧度的,所以音柱的兩個端麵有必要修削成相應的斜麵,與之百分之百貼合。在實際操作上。有時要作多次重複調整才幹達到要求。
在音柱調理上,最主要的是要注意音柱的鬆緊度。琴的麵、背板都是有彈性的薄木板,有必定的上下活動的餘地。在咱們方才所講的位顯上。假如音柱比較長,它對麵、背板就有較大的向外頂的力,這時音拄是撐得“緊”的。在相同的方位上,如音柱
相對稍短些,那麽它對麵、背板頂的力也就小,音柱是裝得“鬆”的。因而有必要依據琴的具體狀況作調整。
一般說來,假如一把琴的琴板較薄,或許弧度較平整,薄板的支撐力較弱,就需求把音往裝得緊一些。相反,假如琴板較厚,弧度較大,琴板較硬,就要把音柱裝得鬆一些。
咱們能夠把琴當作一個受力體。假如琴弦發作的壓力與琴本身的抵抗力相平衡,那麽琴就處於一種傑出的受迫振蕩的狀態。發音活絡,聲音持續時間長。假如這二者之間不平衡,那麽琴就很難有好的音色了。 咱們暫且不去研討琴弦張力、壓力這方麵的狀況。從琴的抵抗力(抗壓力)來說,琴的形狀,琴板弧度、厚度、材料、狀態等都是重要要素。而一旦琴製作完成後,最易調理的則是音柱。經過音柱鬆緊度的調理,能夠取得某種程度的平衡,從而使琴發出抱負的音色。實踐證明,按照上述要求調理音柱,其效果是令人滿意的。但也是不容易做到的。這需求嚴格要求,重複實踐,才幹有所把握。那種盲目把音柱敲來敲去的“調理”,是沒有意義的,不行取的。不但難有好的成果,反而會損傷琴體。 琴馬 小提琴的發音。琴馬是起著重要的傳導振蕩效果的。要實現這個效果,馬子本身的剛性是重要的。太軟,本身會發作撓曲振蕩,太硬,則本身的質量太大,缺少必要的彈性。這兩種狀況都是欠安的。現在幾乎所有的提琴都用硬的色木與白牛子木,修成傳統的馬子式樣。實踐證明,效果是好的。需求注意的是,在馬子受力的幾個部分要堅持必定的剛性,不要太薄。
琴馬的厚度以馬腳處4.5mm、頂端1.5mm為佳。在修割時要堅持馬子的中心部分有足夠的厚度,不能均勻地修薄,應在馬子中心部分的半圓區以外呈扇形地修薄。
換句話說,修好的馬子應是中心部分稍為拱起,而不是徹底平的。這個修削麵,應是朝琴頭方向的那一麵。朝演奏者的這一麵,是徹底平的。馬子裝在琴上,因為強的拉力,趨向於朝琴頭方向傾斜。一朝一夕會把琴馬拉彎。而一旦琴馬變彎就無法很好地傳導弦。